苏超南京队:教练与球员的双重身份助力校园足球新发展


  随着“苏超”南京队的比赛临近,这支球队的球员们不仅在赛场上拼搏,也在教练员培训中努力提升自己。6月21日,南京队即将客场挑战常州队,赛场上的激烈角逐一触即发。而在赛场之外,69名校园足球教练员正在南京晓庄学院开启为期8天的“充电”之旅,其中包括了三名“苏超”球员,他们白天参加学习,晚上则化身为训练场上的猛将,全力以赴。

  江涛是来自江宁开发区的一名足球教练员,也是“苏超”南京队的主力球员。在与无锡队的比赛中,江涛在开场仅1分30秒便闪电破门,帮助南京队以1:0力克对手。这样的表现让他在球场上备受关注,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。6月16日,江涛早早赶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培训班的开班仪式,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学习之旅。江涛的背景颇为出色,初中时便是校队成员,高中也在雨花台中学获得过江苏省中学生足球赛冠军。退役后,他进入学校担任足球教练员,主要负责三四年级学生的专业训练。

  对于江涛来说,参与此次培训是一个重要的提升机会。他表示:“作为校园足球教练员,我们平时注重技战术,但对于教育学的了解并不深入。这次培训让我能够充实自我,提升自我,也为后面的教师资做好准备。”江涛还提到,尽管这几天不能带学生们训练,但他相信通过培训学习,未来会在足球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。

  与江涛一同参加培训的还有陈运涵和杨若浩,他们同样表示白天专心学习,晚上全力训练。他们清楚,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,更是对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贡献。

  此次培训旨在促进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南京市不断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,校园足球教练员的来源多样,包括学校体育老师、退役运动员及专业教练员等。此次培训主要针对非在编的教练员,内容涵盖教育学知识、心理学、运动伤害预防等,南京晓庄学院负责教学安排。

 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,目前大多数校园足球教练员注重技战术培训,但作为教育工作者,必须懂得如何进行教学,理解孩子的心理。这次集中培训希望能帮助教练员提升教育学、心理学等知识储备,助力他们取得教师资格证。

  此外,根据教育部的要求,南京市还将在全国率先试点,逐步解决优秀校园足球教练员进校定岗进编的问题。这将为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持。

  在这场双重身份的“战斗”中,南京队的球员们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,展现了他们在足球教育和竞技场上的双重追求。随着他们的努力,未来的校园足球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